學生通過在中學國際部、國際學校學習,了解國外課程、授課方式,更好地掌握英語,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。那么,準備留學的學生來說,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國際課程呢?
看自己
“選擇讀哪個國際部,什么課程前,首先要看自身的情況。”黃啟慧說,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學習成績、獨立生活能力、社會實踐能力等等。如果成績優秀、英語基礎扎實學生,可以選擇國際認可考試體系的課程,或是國外高中課程,這些課程主要包括了用英語學習經濟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等科目,有些甚至是大學課程,對英語水平要求很高;如果學生的成績稍差、英語基礎比較差,可選擇以語言培訓為主,技能培訓輔助課程,這類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達到入學要求,還能培養學生論文的寫作技巧、團隊討論技巧等都是中國學生薄弱的環節。
另一方面,是學生自身未來的規劃。如果學生已經對留學國家、專業等等明確規劃,那直接選擇和這方面相符合的國際課程;如果學生對留學國家、專業等沒有明確目標,應該選擇升學國家、院校選擇面更多、更大的國際課程,避免兩三年之后,無法去到自己想去的國家留學,學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。
看課程
很多學生、家長在選擇課程時,都比較看重課程設置,但卻不知道如何把握課程的好與壞,通常他們就喜歡看看課堂是不是豐富、精彩。但黃啟慧認為,學生家長為學生選擇課程,千萬別被所謂豐富多彩、華而不實的課程迷惑了。
“就課程設置而言,首先還是看教材,看教材是否適合學生。”黃啟慧說,很多的課程都是全英文授課,很多家長無法識別,無法幫孩子選,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學好,左右為難。其實,這并不難,讓孩子看教材,就知道這個課程是否適合自己孩子。只有孩子能看懂的教材,才能學會,才有興趣學,這才幫助孩子以后正常升學。
其次,是課程目標設置。黃啟慧說,課程目標設置,要能體現出學生階段目標規劃中,完善課程設置應該有明細的目標階段規劃,學生學習多長時間,在什么階段,應該達到什么水平。為學生在大學課程上,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看師資
很多家長認為國際課程就應該是全英文授課,教師也最好都是洋面孔。“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。”重慶外國學校校長助理孔靜說,從多年的國際教育實踐證明,學生入學起就接受全英文授課是違背教育規律的。與國外比起來,中國基礎教育有其自身優勢,如基礎扎實、要求高、難度大、系統性強等,在國內打好學科基礎出國后更有競爭力。而且國際部也并非“100%外教”,通常是管理以中方為主、教學以外方為主,中西融合的國際部更適合中國孩子。
黃啟慧說,國際課程教育,還是應該回到原點,即注重語言教學。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在第一年強化英語,從雙語授課逐步向全英文授課過渡,在這個過程中,還將逐步滲透西方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。在教師的搭配上也是中外結合效果更好,尤其是綜合素質好的海歸教師,既了解中國學生的學習特點,又經歷了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熏陶,很受歡迎。
目前,通過在國內學習兩到三年的國際課程后出國的留學渠道,逐漸成為留學的主要渠道。因為該課程有課堂、課程和師資團隊,所以備受家長和學生青睞。學生通過在中學國際部、國際學校學習,了解國外課程、授課方式,更好地掌握英語,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。那么,對于準備留學的學生來說,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國際課程呢?